|
發布者:本站 發布時間:2018-11-30 閱讀:1908次 來源: 雙擊自動滾屏 |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等關于社會信用體系及國家品牌建設工作的重要精神,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營造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環境,推進會員單位和企業自身信用建設,相關落地活動也隨之展開,講好中國品牌故事的批復,引領輿論導向、匯聚各方智慧、凝集社會力量、傳遞誠信精神、打造中國品牌,共同推進中國誠信品牌的全面發展。2018年1月18日,品牌中國行--品牌企業培育工程暨品牌信用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北京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成功舉辦。本次研討會由品牌行企業研究中心、企信聯盟(蘇州)軟件開發有限公司主辦,北京國富泰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承辦,國內品牌戰略策劃專家、知名企業、行業組織、信用機構、傳媒機構等200余名代表出席,共商品牌建設,特別是品牌信用建設的重要意義。
從本土市場來看,“洋品牌”越來越多地占據市場的份額,民族品牌生存環境堪憂,品牌受眾流失日益嚴重。從國際市場來看,曾經依靠成本優勢而獲得一席之地的中國制造業,也因人口紅利的褪去,以及東南亞國家制造業的發展而變得競爭力不再。因此,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要想延續并發展“中國制造”,加強品牌建設都將成為最行之有效的途徑,而“信用”是任何一個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
品牌離不開信用的支撐。所謂企業品牌就是在企業文化環境下,通過服務、經營管理與客戶互動等要素在社會上形成的知名度、美譽度與忠誠度。如果離開了信用,那么再高的知名度,都可能隨時發生危機。要塑造品牌,第一步絕對不是知名度,否則就可能帶來名實不符。第一步必須以誠信為原則,構建企業為實現美譽度所必須的責任制度和建設差異化(的設計能力。離開為用戶負責的精神,一味追求表面的知名度,絕對是本末倒置。
信用需要品牌來體現價值。信用的累積,如果無法為企業帶來收益,失信的企業就容易以次充好,從而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現象。因此企業必須走品牌化道路,累積其信用,以品牌讓客戶來識別,為企業帶來差異化利益。品牌標示著企業的信用和形象,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在市場經濟下,環境每天都在不斷的變化,誰擁有了誠信品牌,誰就掌握了競爭的主動權,就能處于市場的領導地位。某些企業管理者認為,讓消費者滿意,就能提升自身的品牌價值。的確,這是衡量企業品牌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如何讓消費者滿意,讓消費者能夠做品牌的忠誠客戶?那答案只有二個字“誠信”!有一些企業為了保護品牌,當事情發生時,不敢站出來承擔責任。而也有一些企業,由于技術原因,召回某年某月某日之前生產出來的產品,這種行為非但沒有造成自身品牌知名度下降,反而提升了社會對該企業的認可。作為企業,要敢于堅持原則,講誠信!妥協和沉默留給人們的印象可能是沒有原則,缺少原則性的企業最終會沒有誠信品牌。
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生力軍,加快品牌信用體系建設對于中小企業把握發展機遇,提升我國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印發《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質,講究品牌消費,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體驗式消費特點。
在此背景下,國務院當時就提出,我國應該樹立自主品牌消費信心,發揮品牌影響力,擴大自主品牌產品消費,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設立"中國品牌日",大力宣傳知名自主品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此外,還可以定期舉辦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在重點出入境口岸設置自主品牌產品展銷廳,在世界重要市場舉辦中國自主品牌巡展推介會,擴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本次研討會將圍繞“品牌傳播企業信息化培育工程暨信用體系建設”展開,就“品牌信用建設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意義”等問題發表演講。
會議還強調,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品牌傳播與企業信息化培育工程的推進工作,全面推進企業信息化改革,對在推動制造業強國目標的路徑和模式,助力企業互聯網創新之路、提高中國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實現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也有著重大的意義。
記者從會上獲悉,品牌中國行工程將大力宣傳知名自主品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將通過線上媒體,線下展會,營銷服務,信用認證等方式推動中國品牌成長。
|
|
|
|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真實性,如侵權請聯系我們! |
|
 |
|
 |
|
|
|